中国科技新闻网3月5日讯(杨晶佳 赵芙瑶)  3月4日晚间,北京2022冬残奥会正式开幕,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鸟巢变身巨大调色盘绽放美丽笑脸等画面令人动容,也让不少人回想起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冰雪五环破冰出”等精彩瞬间。

大到万余平米的超级地屏、巨型雪花火炬,小到志愿者随身佩戴的电子胸牌……显示领域的前沿技术借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密集亮相,不仅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国产显示龙头BOE(京东方)受到瞩目。

在逻辑思维领域有个经典的问题——把一只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答曰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

按照这个逻辑,从1993年公司成立到2022年登上冬奥,京东方似乎用30年完成了两件事:造出一块屏幕、把它放到冬奥会上。

造出一块屏幕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让彩电走进国人生活,一度成为结婚必备“三大件”。彩电业突飞猛进,短短几年便涌现出了近百家生产厂商。

从黑白到彩色,从显像管(CRT)到液晶屏(LCD),显示技术发源于欧美,发展于日本,崛起于韩国。80年代中期,国产彩电企业通过引进产线开始大规模生产,但核心的显示技术始终被国外企业掌握。到1988年,我国已经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却没人能独立造出一块屏幕。

在电视整机中,屏幕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成本,技术垄断意味着失去议价权,表面风光的国产电视厂商,实际上只是在“为上游日韩、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打工”。

转折发生在2003年,由原北京电子管厂重组而来的京东方决定加入战局,先是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HYDIS)TFT-LCD业务,拿下其三条完整生产线和大把专利技术;后来又在北京经开区投资12.5亿美元建设第5代TFT-LCD生产线,这也是我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

此后,京东方融资近1500亿元,投建了7条半导体显示器生产线(包括6条TFT-LCD线、一条AM-OLED线),一跃成为全球显示领域领先企业。

当然,在任何一个行业,后来者都难以逃脱以价换量、牺牲利润争取市场份额的宿命,2003到2013年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量一路升至全球前五,归母净利润却频现亏损。与之对应的是,国内液晶电视从30英寸发展至40、50英寸,平均报价却从万元以上降到了5000元左右。

2018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总量达到全球第一,重塑了显示产业格局,并在之后的每一年都稳居冠军宝座。2021年,京东方预计实现营收2150至2200亿元,同比增长59%-62%;扣非净利润237.94至240.94亿元,同比增长791%-802%。现在,全球每4块显示屏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

在此期间,有对手主动退出战场——2019年,京东方LCD产能占比达到18.4%,同年9月,三星宣布关停韩国液晶显示器工厂,从LCD领域“退休”;有同伴迎头赶上——2005年,初入显示面板领域的TCL打算自建一条生产线,曾拉来京东方作技术支持,虽然该计划最终告吹,但凭借2009年以来的“逆周期”扩张策略,TCL最终与京东方并称“面板双雄”。

从造出一块屏幕,到成为行业第一,京东方崛起的经历,也是我国显示产业从受困于技术垄断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足够热血,但也只不过是故事的上半场。

打开行业天花板

对于显示行业来说,做到第一并不是终点。

回顾液晶技术发展史,1968年,美国RCA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液晶显示屏,但最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却是日本公司。1973年,夏普推出了第一款采用LCD显示屏的计算器,几个月后,RCA公司的LCD工厂便关门大吉。1998年,夏普以15.7亿美元营业额稳居行业第一,然而第二年,三星就以18.8%的液晶平板市场份额抢走了冠军之位。

放到整个显示行业中看,LCD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在2003年以前,CRT才是行业主流,2004年,TCL出资3.15亿欧元收购了世界五百强公司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后者以CRT彩电与背投彩电为主业,拥有超过3.6万项专利,然而同年年底,LCD迅速取代CRT成为市场新主流,两种技术截然不同,重金换来的专利技术一夕化为废纸。

近一点的例子是,退出LCD战场后,三星早在2017年便打入“果链”,以OLED屏称霸手机市场。

总而言之,出货量登顶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技术更迭隐忧难解,在未来尚未到来之前,没人知道下一代主流技术究竟是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未雨绸缪,京东方的下半场始于一场转型。

据艾瑞咨询研报,2009年“感知中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物联网行业化发展的元年。次年10月,物联网成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此后十年,国家层面接连发布多个专项基金、规划、标准予以扶持,同时,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平台技术也逐渐成熟,应用物联网成本迅速下降,商业化落地成为可能。

从本质上来看,物联网意为“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旨在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在万物互联的场景下,海量数据最终要赋能于人,这一环节往往需要人机交互完成。作为智能电子产品的显示终端,屏幕承担起了人机交互的重任,而物联网则为屏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2015年,京东方首次在年报中提出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构建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车载显示与车联网、智慧显示系统等业务体系,2021年正式发布“屏之物联”战略,定位物联网创新企业。

“京东方虽然已经成为半导体显示全球第一的企业,但我们主动把天花板打开,上升到一个新的空间,这个新的空间就是物联网转型带来的星辰大海。”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认为,“显示无处不在,这就为我们单纯的做显示器件向物联网转型,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来吧,展示

在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由百余块LED双面屏组成的巨型雪花火炬、总面积超过一万平米的8K超高清地屏让科技之美闪耀全场,它们是京东方30年技术沉淀的一次厚积薄发。

大面积、高清晰的屏幕是具象化的“硬科技”,能够实现画面与演员的无缝互动的软件系统则是另一重“黑科技”。

据悉,超级地屏搭载京东方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显示模组控制与同步系统,可以实施捕捉演员行进轨迹;雪花火炬则采用京东方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能够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呈现波浪般层层辐射开来,快速变换、完美同步的画面。

京东方数字胸牌  来源:京东方BOE公众号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随身佩戴的小小数字胸牌也为这场国际赛事增添了一抹科技亮色。

据悉,数字胸牌采用3.7寸电子墨水显示屏,内嵌京东方自研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专属APP软件就能自由进行图文内容组合编辑,能够实现海量快速刷新。

实际上,数字胸牌在冬奥会中的应用只是京东方“屏之物联”万千应用场景之一,在不同场景下,数字胸牌可以随意“变身”。

在商超零售场景下,它是电子价签,结合京东方提供的数字化库存管理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零售服务体验;在智慧办公领域,它是智能会议门牌、桌牌,基于创新IoT平台,支持一键式远程多目标更新内容,营造高效便捷的智慧办公环境。

继续延伸,京东方的物联网生态圈涵盖了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园区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末,京东方为全国2000余家银行网点提供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在全国11个城市地铁线路提供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等5个机场有京东方的智慧显示屏落地应用;为20余个城市的园区提供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成功转型物联网背后,是京东方数百亿研发投入换来的雄厚科技实力。

数据显示,2011至2020年,京东方研发投入总额持续增长,占总营收比例长期保持在6%-8%左右。在研发上舍得花钱,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2021年,京东方以1980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七,连续6年进入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

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7万件,在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其中OLED、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专利申请占比超50%。

可以说,藉由本届冬奥会上的亮相,人们得以透过一块屏幕,窥见京东方积累多年,而在会后,京东方与奥运的“缘分”也正在延续。

2022年2月24日,京东方正式签约成为中国国家击剑队首席战略合作伙伴,除资金支持外,还将提供一系列智慧显示、智慧物联等物联网创新解决方案,应用于击剑队的训练备赛、日常学习和健康管理,继续支持中国击剑队备战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和各项世界大型赛事。

回到最初的问题,把一块屏幕放到冬奥会上需要几步?答案可以是两步:造出来、放上去;也可以是三步:造出硬件、做好软件、再放上去;还可以是无数步:那些成功前的质疑、追赶中的代价、一次亮相背后的无数张图纸……

或者说,京东方一直在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创造。创造一块屏幕、创造一个冠军、创造一条新赛道、创造一次惊艳亮相,以及更多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