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大APP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地增长。这种APP在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化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质疑。其中,就有各大APP对用户信息的过度收集。大数据下让人民的生活无处遁形,尤其是这2年的各大知名互联网公司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违法的推销,更是让许多人苦恼不已。

但由于我国针对个人信息领域的立法不完善,导致此类案件处理起来难度相对就大。基于此种情况,新修订的法律进一步对个人信息进行完善。而这些法律有望在今年的11月份,正式推行。届时,国家会为我们的权益撑起保护伞。

互联网时代的弊端

移动互联网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事项。但在人们获得便利的同时,APP运营者违法违规收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也在不断发生,企业为了获取信息财富,违规收集、利用信息已成为常态。

APP企业通过海量的用户日活量吸引重大投资,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获得财产收益,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不言而喻。但是,企业收集的信息不仅包括公民的基本信息,也包括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漏,会对用户的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APP运营者为了尽可能地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超范围的索要用户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已成为行业默认的常态。例如部分金融类APP要求用户一次性同意开启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获取用户通讯录、位置权限、相册权限等,部分地图类App获取用户短信权限、通讯录权限、相册权限等。

仅2019年7月到2020年1月这6个月期间,相关部门至少进行过7次整改,且每次都有知名APP在列。目前有关部门对于问题APP主要采取自查、曝光、下架、限期整治等措施,但整改效果一般。事实上,各大APP除了对信息的违法收集,利用大数据杀熟也深受社会诟病。曾几何时,大数据是作为一个科技进步的代表,但如今各大APP利用这些所谓的“大数据”开展各类所谓的“营销”,让许多人的生活无处遁形。

大数据让人民的生活无处遁形

大数据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出行领域,出行类的APP根据用户收集的所谓的用户数据,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有的打车APP根据用户的机型、会员等级、收入情况、打车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打车价格。其次,在社交领域,当我们和朋友聊起某些购物的关键词后,不久之后,便收到了各大购物网站的关于此类产品的打折促销信息。

再者,在日常生活领域,当我们在某APP完成注册后,便会收到各大APP的推销短信和电话。最后,在短视频社交领域,根据用户所谓的“喜好”,进行所谓的“精准推送”,这些大数据让人民的生活无处遁形。甚至说,这些所谓的大数据比我们自己都了解我们自己。

但用户信息的过渡收集,以及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所谓的推行、对公民信息的违法买卖,这些年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公民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国家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公民信息进行严格的保护。

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撑起保护伞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我国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此项法律法规在今年11月1号正式推行。此项法规明确指出,严禁各大APP对公民信息的违法收集和以任何方式的对个人信息进行违法倒买倒卖。同时对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也提出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对于当前各大公共领域所设置的人脸识别系统,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应当时设置明确的提示标志。而且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仅限于达到维护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途径。同时对国内用户庞大的APP,需定期向社会报告在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所做的工作。而新的法规也明确指出,后续若发现APP企业存在过渡收集用户的行为,则该企业进行整改。若企业整改不到位,有权对这些企业处于一定的经济处罚。

总结:

互联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性的同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的过渡收集等都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安挑战。而随着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此后有法可依。而我们也坚信,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越来越完善,对改善各大APP对用户信息的过渡收集将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