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一名党员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服务群众不在事情大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样可以激励人心,真正让人感到温暖的是服务背后的真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重民、亲民、爱民是重要的思想内容,最主要的来源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内在的情感,是爱的道理,孔子、孟子希望用仁的思想实现理想的社会,用重民、亲民、爱民引导君主施行仁政。儒家思想把仁爱这种情怀扩大到了整个社会,也形成了一套社会道德行为的标准,不仅对每个中国人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渊源。

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核心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不仅广泛吸收全人类思想精华,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衷心拥护。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伟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和人民群众的情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对党的宗旨的理解和遵循,决定了他是不是能够站稳人民立场。在个别党员的思想意识里,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高贵人物,他们在灵魂深处已经和人民群众隔离开了。没有植根于内心的情感,用功利的标准决定自己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演技再高超,也终究会显露出傲慢、功利的真实面目。

因而,培养和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需要有内心的自觉,必须先解决好自己的基本立场问题,要有勇气涤荡思想中的尘埃。一个人只有自己把位置摆正了,才能真心实意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分子,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也才能够建立起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为民情怀,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培养和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一定要深入群众,要怀着赤诚之心贴近群众,用心体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共同奋斗中增进感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和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贵在知行合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要体现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党员干部有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会无怨无悔地投入为人民服务的各项事业中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用真情的服务温暖人心,一定会收获人民群众的真情。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