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指挥长詹佳祥在指挥中心现场指挥。

保障人员在重要区域开展电磁环境监测。

9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的钱塘江畔灯光璀璨,直冲天际、不断变换的灯阵将杭州亚运会的美好瞬间镌刻进历史的夜空。光晕围绕的“大莲花”内忽明忽暗,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即便是身处大洋彼岸的人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360度全景式电子烟花的震撼,体验上亿人参与的圣火点燃瞬间的壮志豪情,品味大型网幕与3D双威亚结合带来的美与艺术。这背后离不开“电波卫士”的默默守护,他们借助手中的设备时刻关注着电磁环境的变化,确保指挥调度、直播转播、应急安保等各类无线电业务电波“各行其道”,保障现场6.4万余台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运行,为亚运会开幕式撑起了一片电磁净空,让举世瞩目的“大莲花”完美绽放。

只为那绚烂绽放的瞬间

有着“大莲花”之称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是杭州亚运会的主会场,承担着举办开闭幕式的重要职责。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大莲花”建设在钱塘江畔的居民区内,将城市的繁华与江水的静谧融为一体,节俭而不失韵味。但这却给本就十分复杂的亚运会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又增加了难度。“这就意味着,除了防止居民区可能存在的干扰外,我们还要排除江面、江边等区域的流动性安全隐患。”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无线电管理局局长、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副指挥长赖立文称。

为了确保亚运会开幕式电磁环境安全可靠,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强化部省协同、跨省联动,构建起省外、省内、周边及场内四道无线电安全防线,层层加固确保开幕式各类无线电设备安全运行。

省外,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毗邻四省的无线电管理机构积极开展电磁环境清查,实施“净空行动”,为亚运会开幕式扫清外围环境。

省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连续组织开展“三高”(高楼、高山、高塔)地点无线电台站专项检查,打击非法入境、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专项整治,行业(系统)无线电台站使用核查等,从无线电发射设备、在用台站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清查电磁环境;组织开展多轮场馆周边电磁环境专项整治,打击非法用频设台行为;适时利用固定监测站对全省电磁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重点加强对航空、铁路等重要用频的日常保护性监测,保持对“黑广播”“伪基站”的高压严打态势,形成了对非法使用无线电行为的有力震慑。“开幕式前,我们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亚运场馆周边区域的摸排走访,累计检查无线电发射设备近两万台,对38起违规使用无线电设备的案件进行了立案,并在开幕式前完成了所有问题设备的处置。”赖立文介绍。

越靠近“大莲花”,无线电安全保障的“篱笆”扎得越牢。除了全省统一开展的各类整治、清查行动外,以浙江省无线电监测中心、杭州市无线电管理局为主,其他地市无线管理局为辅组成的保障团队,仅在2023年的大半年时间内,就将“大莲花”周边的电磁环境“清扫”了不下三遍。在全力排查、发现新问题的同时,对此前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全面“清零”,确保笼罩在“大莲花”外的这张无线电安全大网无漏洞、无死角。

“大莲花”内,则是由39名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组成的场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强阵容”。作为最早进入场馆的团队之一,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按照亚运会的总体保障方案,结合“大莲花”的实际与特点,编制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方案》以及场馆侧的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根据亚组委的要求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细化完善,落实落细无线电安全保障各项工作。构建了由4个无人值守小型监测站、2台超宽带信号记录回放仪、1个外围高点固定监测测向站组成的“4+2+1”技术支持架构,实现了对场馆内重要用频的“人员+设备”的双重保护。

9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杭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无线电管制通告,吹响了亚运会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的“冲锋”号角。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省公安厅、杭州市政府召开亚运无线电管制工作推进会,宣贯相关要求、确定具体举措、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召开浙江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座谈会,向全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出倡议书;向15家相关单位发函,商请协同落实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无线电管制要求;通过杭州市政府和部分相关区政府发动街道、社区网格员,对相关单位进行点对点宣传,签订承诺书……一场全省协同、全民参与的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行动就此拉开了帷幕。

“各单位注意,各单位注意,现在开始开幕式前最后一次呼点,请各单位就位并汇报工作情况。”9月23日18:30,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无线电管理局相关领导值守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开始了对开幕式保障的指挥调度。“指挥中心呼叫3号车,已向你下达监测任务,请立即执行。”随着指挥长的呼叫,技术人员在几乎占据了整面墙的指挥大屏上调出了“大莲花”周边监测节点及监测车辆的实时显示图,通过拖拽、放大,3号车的实时位置一目了然。“3号车收到,立即执行。”专用对讲机中马上传回了3号车的回应,指挥大屏右上角立刻显示出3号车的实时监测频谱图,每条频谱线都像一个跳动的音符,根据信号的强弱不断变化着长度。

“开幕式是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共投入了200余名保障人员。”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指挥长詹佳祥介绍,“除了‘大莲花’内的保障团队外,我们在场馆周边和场馆外围各部署了5个机动监测单元,与我们的各类监测站、众包监测车等共同组成了‘人员+设备+车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力量。”为了给最为重要的表演团队提供“贴身式”服务,保障团队在演出团队的总控台旁部署了一套功能强大的监测设备。“我们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演出团队设备的频率、监听总控台的声音,第一时间获知现场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迅速作出应对。”

8年的期待,8年的守护,终于迎来了这个举世瞩目的时刻,“电波卫士”在各自的岗位上静待“花开”。

守护表演的“生命线”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温婉与柔美展现到了极致,其背后却是数万人的繁忙与辛劳。这其中,最忙碌的当属身处“大莲花”总控台的开幕式导演沙晓岚。时长两个小时左右的仪式和演出过程中,沙晓岚通过手中的对讲机不停地向各相关领域发布指令,指挥大家协同完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

对于大型演出活动来说,指挥调度系统通信就是“生命线”。导演通过指挥调度系统、无线对讲机等向舞美、道具、灯光、演员发出指令,相关领域通过无线电对讲机、耳返设备等,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以实现每个场景的多元素有机组合。舞者轻点脚尖,地屏呈现的水面上荡开层层涟漪;水花迸射的瞬间,两位威亚演员腾空而起、踏浪前行……这些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经典瞬间,都是各领域完美协同展现的效果,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整体的紊乱、不和谐。

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团队就曾遇到过“生命线”出现“故障”的小插曲。在某次排练过程中,演出团队发现指挥调度系统开启后,演员的耳返设备仍听不到导演的指令,只能接收到噪声,于是便以“指挥调度系统受到干扰”为由向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提出了技术支撑需求。身为场馆无线电频率主管之一的童劲松立即赶到现场,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听了演出团队对问题的描述后,我首先怀疑是指挥调度系统发射端的问题。”童劲松称。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将随身携带的监测设备的监测频段调到了演出团队使用的频段上。果然,频谱图显示在指挥调度系统发射频点上没有收到发射信号。“我们的设备运行良好,没有接收到信号就说明发射端根本就没有发射成功,我就建议他们对发射端重新进行调试。”但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演出团队的认可,他们认为之前能够正常使用的设备不可能突然失灵。童劲松十分坚持经验和设备两相印证得出的结论,细心说明并指导他们对发射端进行了重新调试。“重新调试后耳返设备就能正常收到导演指令了。问题解决得非常快,前后只用了几分钟时间。”演出团队相关负责人对保障团队的高效率表示赞赏。

“守护演出的‘生命线’,是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童劲松表示。为了确保演出团队的指挥调度用频,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开展技术验证的基础上,为其指配了合适的使用频率,并配备了充足的备用频率,即便出现干扰,也能向备用频率进行无缝切换,确保演出的调度指挥安全顺畅。

为了将干扰隐患降到最低,童劲松带领的团队主动与馆内各相关部门沟通,讲解亚运会无线电管理相关规定,并发放宣传手册,告知哪些设备入场前需要提交频率申请并核验贴签;组织志愿者、安检人员等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检查培训,让其对需要进行核验贴签的无线电设备实物及X光机影像有直观认识,在安检口可以迅速、准确地对这类设备进行识别。“安检口是减少无线电干扰隐患的重要一关。”他表示。为了守好无线电发射设备入场的“第一关”,保障团队在每个安检口都配备了至少一名无线电安全保障人员。“完成安检口的工作后,他们将迅速返回场内的监测点位,继续为后续的指挥调度、直播转播等无线电重要业务保驾护航。”

助力打造完美的画面

立体化的视觉效果是此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地屏与网幕的结合,将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潮涌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打造更为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大莲花”的座椅背后还设置了彩色灯球。远远看去,这些灯球就像一个个像素点,在闪烁中构建起一幅幅动态画面。

当彩带在网幕上迎风飘扬,观众席上的灯球自上而下开始变换颜色,呈现出多种色调的背景渐次刷新的动态效果;当地屏上升起球状光罩下的绿荫球场,灯球组成的菱形、三角形、多边形图案成为锦上添花的背景……“这些灯球都是通过无线电进行遥控的。”无线电频率管理工程师戴宇彬介绍。技术人员会提前在后台为各个场景设计配套的光球显示效果,通过向每个灯球发射无线信号即可控制灯球的明暗与颜色,从而展现不同的图案或动态效果。一旦遥控灯球的频率受到干扰,灯球的显示就会出现不受控制或者滞后等问题,造成图像显示中类似“噪点”的问题,极为影响感观。

“由于灯球的遥控使用了公众频段的频率,因此很容易受到干扰,是我们开幕式保障的重点,也是难点。”无线电频率管理工程师梅林称。8月28日,保障团队收到演出团队的投诉,称其使用的灯球控制装置受到干扰,导致灯球亮起的时间有所延迟。梅林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开展排查。“利用监测设备,我们现场对灯球控制装置所使用的频率进行了监测,发现底噪抬升比较明显,影响了光球的信号接收。”梅林回忆道。他立即携带测向设备在场馆内开展巡测,最终确定干扰是附近架设的移动通信基站造成的。“因为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大,且信号发射方向正好对着光球控制装置,因此造成了底噪抬升,形成了干扰。”在他的协调下,移动运营商将天线的发射方向进行了调整,光球控制装置的干扰随之消失。

为确保灯球控制频率的安全使用,保障团队在场馆电磁环境的净化和维护上下足了功夫。戴宇彬是无线电设备“百事通”,进驻场馆以来梳理了近300家用频单位信息、上千组频率需求,对数万个无线电设备的位置、用途、频率等了如指掌。梅林是电磁环境监测的“好把式”,遇到干扰问题总能对干扰源作出准确分析研判,并进行快速处置。“我们的团队里个个都是像他们一样的‘技术大拿’,每天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开展检测贴签、设备核验、电磁监测等工作。”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现场指挥中心主管韩俊介绍,“除了光球遥控这样的重要应用外,赛事的指挥调度、直播转播、应急安保等各类无线电业务也都在我们的重点保障清单中。”

在技术与艺术双向奔赴的旅程中,光影交错的“大莲花”熠熠生辉。“电波卫士”构建起的无线“莲花”,也正渐次打开它美丽的花瓣,在夜空中悄然盛放。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