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人工智能,到如今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5G、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围绕人工智能这一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在接受《人民邮电》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应以人为本,聚焦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进人工智能为工作、生活、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改善生活质量、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也在意料之中,而且越来越走进百姓(生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曾剑秋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网络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基础,为推动企业、产业和国家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数据量的激增要求信息基础设施从3G到4G再到5G去拓宽升级。曾剑秋说:“有了车就得有马路去让它跑起来。”3G只有10兆带宽,4G是百兆带宽,5G是千兆带宽。车就像大数据,马路就像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的发展让“马路”拥挤,拓宽“马路”成为必然选择。5G实际上比3G的速率快了100倍,可以理解为马路从4车道变成了400车道。
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让普通消费者享受到了生活上的便利,比如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智能家居场景下的语音识别、物联识别等响应体验。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曾剑秋谈到,从近几年举办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可以看到,矿山的5G矿车、港口的无人集卡等传统行业效益提升、智慧化升级的背后,离不开以5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大数据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撑。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
全程自动化、三分钟摊一套煎饼的“煎饼果子机器人”,按需匹配订单的打车APP,“一句话”语音控制家电……创新应用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我国已经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1个。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在智能终端和应用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AI这个领域是大方向、大领域,并且它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可能还涉及其他领域的赋能应用。”
基于5G通信网络的能力提升、大数据的蓬勃发展,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企业生产提质增效注入新的动力。曾剑秋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更多地服务于实体企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转型优化升级。
在曾剑秋看来,人工智能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我们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曾剑秋认为,这也是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应用能够在各行业各领域替代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此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整体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民服务,但是要靠人去设计,要靠人去安排。”谈及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曾剑秋举例说,道路交通中摄像头无处不在,相关人工智能技术配合交警和协警的进一步判断,在道路违法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还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安排、利用好相关技术,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好方案。
* * *
2017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现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人工智能逐步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5G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发展正朝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大步迈进,推动数字红利惠及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
(请扫码观看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