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上午,第四届数据驱动的计算教育学(教育科技)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召开。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河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研讨会期间正值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三周年院庆,大家同时献上一份祝福。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数据学院”)的王伟研究员主持。
第一个报告是来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古天龙教授,题目是《适应数字发展的素质教育》。古教授从新形态数字经济、新兴国家技术、数字素养及其教育、新工科建设的思考四个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在进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革新素质教育。古教授先提到了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全球十大数字平台有3个来自中国。这几年,国家政府也多次发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的战略。这之后,古教授介绍了数字素养的概念,数字素养包含数据意识、数据能力、数据伦理。他还以欧盟数字素养的框架为例子,介绍了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的三种不同观念。最后,他表示广义新工科教育理念要适应数字经济,新工科专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我们要革新新工科中的数字素养。
第二个报告的题目是《什么是好的论文——学术期刊视角》,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教授带来。杨教授先用《围城》中的一段话概括了过去各个学科界限分明的状况,然后他表示计算教育学带来了学科新的融合,这是教育人所期待的。回头看,过去的学科划分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的地方,而如今新局面已经形成,这样的新局面可以用融通、并举、共生三个词概括。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的边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杨教授以一个学术期刊人的角度表示,在评审论文的时候,他们首先看选题,然后看学术的专业性、研究中的实验偏差。除此之外,他还表示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他们期待能够提出问题、构建问题、解释问题的论文。
第三个报告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周傲英副校长有感而发,提到应该引入“教育科技”的概念,而不只是“计算教育学”。为了破解乔布斯之问,我们要发展自己的“ABCDE”(适应教育学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数据技术、边缘计算)。计算、大数据行业要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紧密联系起来。数据是新能源,要用它给教育赋能。我们还要转变观念,从过去的“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变为“用户体验”,将老师和学生当做互联网用户去对待。
第四个报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教授带来的《计算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建议》,他从三个方面——教育学的困境、计算教育学的定义和计算教育学的突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陈教授提到目前教育方面的困境是:投入与实效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如科研发文投入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智慧校园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中小学课业和课外负担过重的状况,尤其是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创新意识的痛点,仍未产生根本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教授就计算教育学提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作为参考。他表示计算教育学应以大数据为基础,它不是谁的替代,也不是谁的补充,而是教育学的升级版。最后,关于计算教育学的突破,陈教授给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以教材和教法为突破,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第二,以数据与文本分析为基础的教育政策学,及时预测人民群众与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期望;第三,基于当代学生情绪的分析,重新定义心理学。
茶歇过后,进入到论坛的第二部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专辑论文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教授依次对本次收到的论文稿件进行了点评,这些论文围绕数据驱动的计算教育学主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最近工作进展与成果的总结。这种讨论模式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来自教育学科、计算机学科、数据学科、以及出版社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碰撞,为计算教育学这个深度交叉融合的领域共同贡献智慧。
本次研讨会上提出了不少关于计算教育学的问题、困境以及建议,对计算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案 | 吴佳洁
排版 | 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