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传出一则消息,英国新任首相 Rishi Sunak 再度约谈了 Arm CEO Rene Haas 以及母公司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讨论的核心是英国政府希望 Arm 在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更早之前,软银原计划将 Arm 打包出售给英伟达,但被包括英特尔、高通、谷歌、微软在内多家科技巨头以及各国监管机构齐声反对,导致这起收购最终破产。
全世界都反对,是因为 Arm 太重要了。
过去十多年,智能手机的流行和普及改变了整个科技行业的格局,也催生了最强大的几家科技公司:苹果、谷歌、高通、台积电以及 Arm,它们代表了手机产业最核心的系统、芯片设计及制造、芯片指令集架构。作为生态底层的 Arm,芯片设计离不开,系统和移动应用开发也离不开。
巨头们无法接受作为 Arm 公司被任何一家科技巨头收入麾下,至少是暂时。
图/RISC-V 峰会
上个月举办的 RISC-V 峰会上,谷歌正式宣布 Android 将逐步支持 RISC-V 指令集架构。Android 工程总监 Lars Bergstrom 直接表示,希望把 RISC-V 视为 Android 的一级平台,言下之意就是要扶持 RISC-V,避免将来被 Arm 卡住 Android 生态的「脖子」。
有同样想法不只是谷歌。还是那场峰会,高通产品管理总监 Varma 在演讲中数次将 Arm 称作「传统架构」,并表示 RISC-V 可以从低端微控制器一直扩展到高性能计算。据 SemiAnalysis 报道,苹果也在将 A 系列芯片的嵌入式内核将全面转移到 RISC-V 架构。
就像开源的 Android,2010 年才诞生的 RISC-V 凭借开源的优势还在迅猛发展。而在站稳可嵌入内核和 IoT 等低功耗市场之后,过去几年 RISC-V 也在积极进入智能手机、PC 及服务器等市场,大有与 x86、Arm 呈三足鼎立之势。
RISC-V 的崛起,是开源架构的胜利
RISC-V 是一个指令集架构,就像智能手机芯片普遍采用的 Arm 架构,或是 PC 上常用的 x86 架构。具体来说,RISC-V 与 Arm 更接近一些,两者都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指令集架构。
A16 基于 Arm,图/苹果
但与 Arm 和 x86 不同,RISC-V 是开源的。2010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想要为项目选择一个指令集,发现 x86 架构太封闭,ARM 授权费又太昂贵,最终选择转向 RISC-IV,并与同校教授大卫·帕特森(计算机先驱,现 RISC-V 国际开源实验室负责人)一起改良,推出 RISC-V,走完全开源的模式。
到 2015 年,硅谷各大科技巨头发起并成立了 RISC-V 基金会,由其负责运营该架构。此后, RISC-V 架构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并不断聚集全球科技公司,至今成员包括了谷歌、华为、IBM、英特尔、中国科学院、高通等大量全球顶级企业和科研院校。
对比 ARM 和 X86,RISC-V 有很多优点,包括能效比更高、开发成本更低,但其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完全开源。在兼容基本指令集的情况下,任何人和厂商都可以自由地修改和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架构,以此来设计制造芯片-这是 Arm 严令禁止的。高通要力推 RISC-V,一方面是由于 Arm 高昂的授权费用,另一方面也是 Arm 在架构自主设计上不开放,无法构建面向 PC 的高性能芯片。
高通本想基于 Arm自研高性能 CPU 架构,图/高通
西部数据在早几年就宣布,未来的所有产品中使用开源的 RISC-V 处理器架构。在 2019 年还发布了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自研通用架构 SweRV,第三方厂商也可以在自己的芯片设计中使用它。印度政府同样对 RISC-V 情有独钟,大量政府资助的芯片相关项目都在向 RISC-V 倾斜。
国内方面,华为海思在 2021 年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高清电视芯片 Hi373V110,内置海思自研 RISC-V 架构 CPU。再早些时候,华为还推出了 Hi3861 RISC-V 开发板。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也发布了黄山 2S 可穿戴 AI 芯片,基于 RISC-V 架构自研,首发搭载在第三代 Amazfit 智能手表上。
黄山 2S,图/华米
2022 年阿里云栖大会上,平头哥也发布了全新 RISC-V 高能效处理器玄铁 C908。在此之前,阿里平头哥从 2018 年推出第一款 RISC-V 架构处理器开始,就以每年一款的速度不断推进。
图/阿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在今天主流 CPU 被 x86 和 Arm 架构垄断的背景下,新兴、开源的 RISC-V 精简指令集架构为中国芯片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他还提议,「我国可适当聚焦 RISC-V 架构发展芯片产业,使我们能抓住快速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机遇,并不受外国垄断架构的制约。」
得益于指令精简、模块化、可扩展、开源、免费等一系列优势,RISC-V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量芯片设计厂商的青睐。到 2022 年 7 月,RISC-V 国际指出 RISC-V 架构芯片的出货量已经突破了百亿颗,并预计在 2025 年将突破 800 亿颗。
ARM 公司也看到了 RISC-V 崛起带来的严重威胁。
ARM 公司甚至创立过一个针对 RISC-V 的网站,列举了 RISC-V 架构的五大问题,即成本、生态、碎片化、安全性和设计验证问题。没过多久该网站就被下线了,也许是行业舆论压力,也许是 Arm 也觉得自己的行为太幼稚。但无论如何,ARM 公司的重视反而佐证了 RISC-V 快速崛起和对 Arm 地位的威胁。
三分天下,终有一战
就目前来看,RISC-V 在低功耗领域已经可以和 Arm 平分秋风,但对于 RISC-V 能否在最重要的移动、PC 和服务器市场挑战主流的 Arm 和 x86 架构,外界始终存在质疑。一是生态,x86 和 Arm 的真正兴起都是伴随着一代计算平台的崛起,并参与建立起完整而又稳固的生态;二是高性能,就像 Arm 此前普遍不被看好性能上与 x86 一战,同样基于精简指令集开发的 RISC-V 在高性能上也备受质疑。
芯片架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计算平台强相关,就如 x86 之于 PC,Arm 之于智能手机。第一款 Arm 处理器发布于 1985 年 10 月 17 日,但直到 2007 年以后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并普及,Arm 才变成「全世界都离不开」。
图/Flickr
这也是为什么谷歌推动 Android 逐步支持,对于 RISC-V 在手机芯片市场将是关键一步。Android 此前就在增加对 RISC-V 支持,但谷歌官方的表态和明确的路线图,无疑会加快 Android 支持甚至转移到 RISC-V 的进程。随着 Android 的逐步支持,已经和 ARM 公司大打出手的高通可能也会顺势推出自主开发的 RISC-V 架构芯片,推动手机芯片市场向 RISC-V。
当然,架构迁移并非易事,系统和芯片之外最难的就是开发和应用生态的迁移,最近的例子就是苹果 Mac 从 x86 转向 Arm。不过一旦 Android 实现向 RISC-V 的迁移,谷歌、高通都能打破 Arm 的制肘,RISC-V 也能借助 Android 手机市场乘风而上。一个只有 Arm 受伤的世界将达成。
另一方面,以 PC 和服务器为代表的高性能市场也在经历风云变幻,苹果 M 系列芯片在 PC 市场的成功、Arm 在服务器市场的突破,过去 x86 垄断的局面已然被打破。
RISC-V 也在悄然加入战场。
去年,阿里平头哥还发布了旗下首个高性能 RISC-V 芯片平台无剑 600,支持 4 核高性能 RISC-V 芯片,主频最高可达到 2.5GHz。紧接着的 RISC-V 峰会上,芯片初创企业 Ventana Microsystems 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服务器的 CPU ——Veyron V1,也是迄今为止性能最高的 RISC-V 芯片。
图/Ventana Micro
Veyron V1 采用先进的 5nm 制程工艺,基于自研高性能 RISC-V 内核,支持乱序执行,主频高达 3.6GHz,每个集群最多 16 个内核,多集群最多可扩展至 192 核,拥有 48MB 共享三级缓存,拥有高级侧信道攻击缓解措施、IOMMU 和高级中断架构(AIA)、支持全面的 RAS 功能、自上而下的软件性能调整方法,可以满足数据中心的各种需求。
此外,坐拥 x86 的英特尔也在 2022 年宣布和巴塞罗那超级计算机中心合作开发基于 RISC-V 的处理器,用于打造 zettascale 超级计算机、AI 应用以及自动驾驶汽车。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还透露,硅谷的几家 RISC-V 初创公司都在朝高性能、甚至是超高性能 RISC-V 处理器进军。
左一为包云岗,图/包云岗
硅谷之外,芯片业的传奇人物吉姆·凯勒在离开英特尔不久之后,于 2021 年加入了一家加拿大 AI 芯片初创公司 Tenstorrent。随后,该公司就宣布将基于 RISC-V 开发自研架构,以此为基础开发高性能 AI 芯片,预计可用于各种应用,包括同时需要 AI 和 HPC 能力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
吉姆·凯勒曾经任职于英特尔、DEC、AMD、博通、苹果、特斯拉等公司,担任工程副总裁或首席架构师等工作。过去几十年,他是一手打造苹果 A 系列芯片的设计师,也是帮助 AMD 翻身的「Zen 之父」,还是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的缔造者。此外,他还是 x86-64 指令集的作者之一。
x86、Arm、RISC-V,凯勒的职业生涯贯穿了整个芯片业主流指令集架构的变迁,他对 RISC-V 的看好自然也包含了对未来主流指令集架构格局的判断。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RISC-V 与 Arm、x86 之间必有一战。我们无法预知 RISC-V、Arm 和 x86 胜负几何,却已经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